• 主管:河南广播电视台   主办: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
  • 设为首页
  • 河南县域经济网

    城市新闻:


    振兴出彩路 | 泗店乡大畈村:先行先试 建设更加美丽宜居乡村

    首页 > 乡村振兴 > 正文

    日期:2021-09-18 11:03:43    来源:河南县域经济网    
           近年来,泗店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县重要讲话精神,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。2021年,泗店乡大畈村作为新县“红色传承”精品线路上的重要节点,被确定为全县乡村建设试点村。

           该村按照“县牵头、乡主导、村主体”和“民建、民管、民受益”模式,高起点规划,高标准整治,高效率推进,全面启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,着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,为全县乡村建设行动探路。

           坚持乡村建设规划引领

           大畈村位于泗店乡东南部,县城至将军故里精品旅游线贯穿东西,距田铺大塆1公里,与湖北省乘马岗接壤,总面积8.2平方公里,总人口968人,辖10个村民组。该村生态环境优良,河流田塘星罗棋布;绿色资源丰富,千年以上古树有180余棵;红色文化厚重,是开国少将朱致平将军的故乡,留存有红二十八军司令部旧址、杨泗寨战斗旧址、兵工厂旧址等革命战斗遗址;古文化遗迹众多,有明代古石桥、古刹庙宇等历史建筑20余处,素有“中原明代文化”第一村之称。


           实施乡村建设行动,坚持绘好蓝图搞建设。2021年,大畈村以全县空间规划、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等为依据,聘请浙江大学高标准编制村庄规划,突出红(红二十八军司令部旧址、红二十八军兵工厂旧址)、绿(梯田、山体、河湖、古树)、古(古井、古桥,古器具)三色资源优势,内容涵盖产业、人才、生态、文化、组织等乡村全方位振兴,着力打造集红色教育、多彩田园观光体验、民风民俗展示等于一体的多彩田园乐居村。
           《乡村建设规划》为乡村建设点亮了“导航灯”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风貌管控,实施美化、绿化、亮化提升工程,扮靓乡村“颜值”。加快推进河道治理、道路修复、管网建设、游客服务中心、文化广场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,补齐乡村“硬件”短板。发展优势产业、促进产业融合,开发红色教育培训、乡村农业体验游等项目,培育特色农家乐、民宿,深化农产品加工,拉长产业链条。同时集中谋划和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园和小微产业园,预留发展空间、搭建农民就业平台,培育新型职业农民,吸引人、留住人,把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。

           坚持乡村建设农民主体

           农民是乡村建设主体,也是受益主体。乡村建设要符合农民需要,适应农民的生产与生活要求,乡村才能获得生命力。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社会组织,都不能替代农民建设乡村的主体地位,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乡村村民的幸福,因此要关注乡村主体本身的需求,乡村振兴只有靠农民来建设,文化才能传承,产业才能兴旺,乡村发展才能可持续。



           2021年初大畈村启动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,涉及李塝、河那边、周湾3个村民组,总投资2000万元,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改造提升、农户房屋改造及风貌管控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综合整治、景观打造等工程。泗店乡党委政府作为项目实施工作责任主体,大畈村“两委”作为建设主体,村集体经济组织是项目实施主体。乡、村两级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,细致做好群众宣传、教育、引导工作,发挥好村组党员、乡贤、能人引领示范作用,广泛调动群众参与村庄整治积极性。项目以全县“全力大干100天、献礼建党100周年”建设竞赛为契机,先行先试、大干快上,于2021年6月底完工。
           取信于民,让项目建设干起来。自1月20日乡村建设现场会在该村召开以来,该乡围绕“走什么路、着什么装、唱什么戏”建设导向,及时成立了项目工程指挥部,采取宣传动员、测量规划等四轮驱动举措,抢抓天时,问计于民,如期完成了“一场一厕两岸三房”试点工程建设,共回填干线两侧土方15000余方,先后召开群众动员会8场。依靠于民,让项目建设快起来。对照县五比五赛要求,依托扶贫、财政等项目资金支持,坚持以房屋改造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,组织项目监理单位和6支施工队及专业技术人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,提升指挥部办公室服务水平,先后完成房屋风貌改造提升12户,一河两岸工程正在紧张施工,规划建设污水、供电管网和4口大唐,栽种篱笆经济苗木2万余株。服务于民,让项目建设稳起来。严格按照项目规范化建设要求,坚持问题导向,着力边建设边会商边整改边总结,逐步建立健全了项目周例会、协调监督、创新激励等六项机制,成立了新县好大畈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,先后与施工单位、农户签订了安全责任书、房改承诺书、协议等,确保了项目工程质量和建设速度。
           “没有群众的自动自觉,项目不可能推得如此顺利。”大畈村党支部书记管义福深有感慨地说。项目工程启动后,村两委及时组织召开群众集中动员会,积极倡导群众“大事面前要清醒,喜事面前要支持,难事面前要冲锋,好事面前要准备”。
           “村两委”积极宣传以奖代补政策,以挂图宣讲方式展示美丽村庄蓝图,让群众看到现实版,增强现实感,激发群众内心向往力量,这使得不少与会群众认识到大畈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纷纷表示支持配合项目工作。从上门通知要进行高标准人居环境整治,到最后进场拆除废旧房屋,整个过程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,并且政府没有掏一分钱。

           坚持民建民管民受益

           积极探索民建、民营、民享的乡村建设路子,成立好大畈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,建立利益联结机制,统筹组织引导群众参与闲置房拆除和房屋改造、特色农业发展、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。

           按照群众自筹、政府奖补“三七开”的模式,将大畈三个村民组97户700多间传统住房,在保持原结构的前提下,统一按徽派风格进行改造提升,共拆除闲置房、废弃房、旱厕、变电房68间,其中连片闲置房11间、违建房1间,腾出用地约10.6亩,新建游客接待中心,完善了配套设施,实施了红二十八军旧址陈布展,整修了塘堰坝堤。同时与绿化工程相结合,完成省道S205长达12公里的干线两侧土方回填,打造绿色景观小品24个,栽植荆条2万余株,规划发展农户房前屋后篱笆经济300余亩,“一路一场一厕两岸三房”试点工程基本竣工,进一步激发了群众主人翁意识,提升了幸福感、获得感。
           项目实施后,根据相关约定,将提取收益的15%作为公积金投入到合作社用于产业发展壮大,剩余纯利润按10%作为项目收益分红缴入村集体经济账户,其中25%用于基础设施维护基金,75%用于项目区的低收入群体的后续扶持发展工作,收益主要用于:开发就业岗位、设置低收入群众子女教育奖学金、产业奖补、特困救济等。股金分配和使用坚持公示公开制度,接受人民群众和上级部门的监督。
           “原来家里田地都荒着,现在用田地入股,加入合作社,合作社用来发展油葵、油菜等特色种植,我们完全不操心,只等着分红,平常还能在合作社务工,每天都有工钱拿,总的算下来,一年增长一万块没问题。”李榜组66岁的村民胡本山开心地说。
           “这得益于村民加入了合作社,有他们带动,科学化管理、机械化耕作、规模化生产,比农民种田省事多了。”泗店乡副乡长刘强告诉记者,“除此之外,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合作社形式组织群众参与项目建设,以合作社为主导,组织群众学习技能,在项目完工后,作为项目管理方和承接主体,负责项目的运行,在运营过程中也能带动群众致富。”短短几个月的时间,我们惊喜地看到,以往农村规划、建设、管理水平不高、环境脏乱差、绿化、净化、美化跟不上等问题逐渐得到解决,村民参与环境整治、乡风文明及弘扬传统美德的意识不断增强,携手致富奔小康的劲头也越来越足。


            如今的大畈村,乡村面貌愈加靓丽,交通出行愈加通畅,生产生活愈加富足,“颜值”与“气质”相得益彰。下一步,该村将继续坚定不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,因地制宜、精准施策,通过持续不懈努力和“美丽”接力,让村民们美好的生活愿景如约实现。

    责编:晓蒲


     

    下一篇:振兴出彩路 | 周河乡:让传统村落走向振兴
    上一篇:河南叶县:稻花香里话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片

    关于我们 |本网动态 |人员名单 |版权声明 |广告服务 |联系我们 |法律顾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