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年来,孟州市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突出位置,统筹推进脱贫攻坚、现代农业发展、人居环境整治、“四好农村路”创建、乡村旅游等工作,走出了一条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的新路子。先后被评为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、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市、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。今年3月,孟州市又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。

注重全域整治,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。孟州市深入学习浙江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经验,高位推进清垃圾、治污水、改厕所、整村容等工作,探索出了美丽乡村的“孟州模式”。坚持改厕治污一体推进,截至目前,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,孟州完成改厕6万余户,215个村庄整村推进,基本实现农村常住户应改尽改,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了98%以上,184个村完成了生活污水治理任务,孟州改厕经验被全国推广;积极探索“一宅变多园”模式,将农村空心院和闲置宅基地,改建成文化广场、农村幸福院、小游园,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。目前,累计拆改“空心院”4000余座,建成文化广场76个、农村幸福院164所,农村人居环境由“一处美”变成“处处美”;实施农村垃圾市场化运作,市财政每年投入2230万元,引入河南省投资集团城发新环卫公司,新建14座压缩垃圾中转站,购置70辆垃圾清运车,组建700余人的农村保洁队伍,实现了“一把扫帚扫到底”。出台了《孟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行动方案》,以22个村为试点,稳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。

实施“四好农村路+”,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。多年来,孟州市坚持“大规划引领、高标准建设、快速度推进、新机制管养、一体化运营”工作思路,突出政府主导、部门协作、全民参与,全力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。在高标准实现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域覆盖的同时,孟州还注重做好“四好农村路+”文章,带动全市脱贫攻坚、现代农业、全域旅游等工作全面提升。通过实施“四好农村路+脱贫攻坚”,让全市所有贫困村通上了等级公路,公交车覆盖了所有行政村,开发道路管理、养护等公益岗位200余个,源沟、岩山、古周城等昔日的贫困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。通过实施“四好农村路+现代农业”,带动种植结构调整,“四好农村路”沿线发展葡萄、无籽石榴、苹果等特色林果1.3万亩,培育农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700余家,沿线群众户均增收近4500元。通过实施“四好农村路+全域旅游”,打造了“岭、平、滩”三条旅游环线,把全市所有旅游资源串联起来,成功举办首届乡村振兴半程马拉松赛,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第二届赛事。

聚焦乡村旅游,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。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“引爆点”,学习转化湖州、上饶经验,以建设“老家莫沟”“美丽源沟”“红色岩山”“桑坡·记忆”为抓手,因地制宜、以点带面,培育农村发展新业态。莫沟村按照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系得住乡愁”的总体思路,做足乡音乡愁文章,不仅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,还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。源沟村坚持“产业有特色、生态有呵护、文化有传承”的发展思路,做足绿色生态文章,先后实施项目45个,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,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、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,源沟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。岩山村依托孟县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,做足红色文化文章,叫响了“红色岩山”品牌,今年以来,累计5万余人次到岩山接受红色教育。桑坡村全面打造“桑坡·记忆”特色小镇,做足融合发展文章,推动毛皮产业转型升级,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2020年以来,改建商城28家,发展门店2100余间,电商交易额突破20亿元。

乘着中国共产党孟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的东风,未来五年,孟州将继续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统筹推进现代农业、产业发展、乡村建设、生态环境等工作,努力打造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系农村,奋力在希望的田野上走出一条富有孟州特色的“三农”工作高质量发展之路。 (全媒体记者:谢建祥)
责任编辑:晓蒲